包豪斯的触觉训练|触摸想象工作坊双周报
读包豪斯的书,似乎就像是在读自己这些年在做什么一样,他给予了我一种很多东西都可以自己动手去制作,去探索的勇气。
——立夏
内文中蓝色字均为超链接,请点击原文访问网页版
第四周的研读会上,播放了两个片子:奥斯卡·施莱默的三元芭蕾(1975复刻版)及雅克·塔蒂的喜剧片《玩乐时间》(1967)。为了能让视障的参与者也能更好的参与研读,三元芭蕾使用的口播文本是奥斯卡·施莱默的《包豪斯舞台》,《玩乐时间》则是立夏等人带来的不专业的影像描述,不着调的影像说明增加了喜剧效果。
工作坊的三、四两周,围绕“包豪斯的触觉训练基础课”这个主题展开研读和实践,包豪斯不以“专业”为教育的首要目标,而是将人置于与生俱来的潜力和生命的整体之中,建立一个工作共同体。每个人体内蕴含的力量都相互结合,组成一个自由的群体。这与我们这次触摸想象工作坊多元的背景组成的学习小组相似。
手工技术课程在包豪斯主要被看作一种教育手段,而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一个人必须经历所有感官感受中的一切原始体验,通过这种方式,一步一步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大家在两周内阅读了包豪斯的触觉训练及形式语言,更是动手发起了一起来做触摸板和触摸麻将两个创作项目。并在每周日的交流会上,彼此分享这些学习与创作心得。
☞☜
研读
包豪斯的触觉训练和试验
立夏/Adam:包豪斯丛书《New Vision》研读笔记
做一个综合的人,像原始人一样处于生存需要而发掘自身潜力,应对为了分工而分工、为了生产而存在的、因果倒置的现代社会专业的人,这种专业化削弱了人们全面感知自我的能力。人应该在尝试各种各样的事情之后做出选择,不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只有在明晰自己的所感,清醒自己的所知之后,这个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关于材料的强化练习加强了感官认知的可靠性。当功能需求得到完全满足时,就没有什么可供装饰的了。一个人首先应该学习辨认个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规律,这样,他就能在纷繁的表象和变化中再次找到同样的规律,之后他将找到一条通往艺术本身的简单途径。
马口铁:材料,维度与意象感知的探索
川久保玲1997年的bump系列是对于身体空间的探索;母亲是裁缝的山本耀司,缝纫技术十分熟练后对服装结构进行解构;Martin margiela对服装材料的实验性,都表明着服装与建筑存在着许多共性,都在服务于某一空间。意识到欠缺的问题后也就缘起了我从二维到三维的自身训练,以及手的接触跨到身体的感知空间(舞蹈),材料也在尝试泥土、纸到布料等。这点与包豪斯教育体系的设置不谋而合,对于“服装与建筑”这种服务于空间的最终形式要“手艺人”经过构成、材料、颜色、等学习才能得以很好的呈现。
罩罩:《包豪斯材料课程—-形式与触觉》
“包豪斯的一个伟大创新在于它涤清了每个学生的成见,使他回到了——打个比方说——涂涂擦擦的幼儿园时期。这是通过基础课程(Vorkurs)实现的。”
包豪斯的初步课程特指刚入校所有学员都上的预备课,一年后根据情况分流到各工作坊。在历任主持教师的理念中,初步课程都旨在破除艺术门类的分界和原有的艺人-匠人的劳动分工,回到最基本的材料、色彩、形式构成,故有时被意译为基础课程。
伊顿最主要的成就就是设计并推出了包豪斯的初步课程。伊顿辞职后,莫霍里接手了初步课程。而阿尔伯斯教授的材料研究课程,是莫霍里初步课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为学生提供了两种方法研究他们要处理的物理材料:他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材料表面的不同特征,探索拼贴、绘画和其他材料的纹理;同时又让初步课程班的学生去探究材料的内部属性,挖掘结构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相关书籍都可以在语雀文献资料馆中下载。
☞☜
小游戏
心灵小游戏 —— 呼神护卫
第五次线上分享,呆毛同学带领大家进行了一次心灵马杀鸡。
❗️注:本次心灵游戏暗藏危机‼️小伙伴们若无打坐、冥想经验,没有自我对话习惯或者拒绝自我对话者,可能会出现特别难受的身体反应,比如头晕、恶心、腹腔神经丛无故抽痛等。故请小伙伴谨慎选择。
☞☜
合作与创作
【一起来做!】触摸板制作
用布料、食材来做触摸板。
发起:@立夏(lixia-g9jmp)@Shan | 小河(shanxiaohe)
@立夏(lixia-g9jmp):我读了包豪斯里说的触摸板之后,自己也尝试用布料做了一些触摸板,但是感觉不太理想,可能是因为都太软了,所以差别不大。其实包豪斯的触摸板都是有一套挑选体系的,而且一定程度上都是用固定的材料但是用不同的频率或者疏密去做的。
@Shan | 小河(shanxiaohe):厨房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们选择了一些有相似特性的材料,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是由小颗粒聚集而成的。他们有一些类似的触感,但仔细感受又会有很多差别。最后,我们选择了如下15种食材/调料作为触摸练习的材料。
(照片描述:15种食材被放置在案板上,分别是白糖 盐(块) 盐(粉) 大米 西米 糯米 红豆 绿豆 芝麻 亚麻籽 玉米碎 花椒 燕麦 花生 红糖)
我们先是用3种方式去触摸:放在指尖里摸、放在平面上用手按摩、放在手心里摸,然后尝试用语言理性、客观而准确的描述材料的触觉感受。在充分接触和描述后,我们对触感进行分类。最后分了这样几类:温度/刺感/硬度/颗粒。有了这些分类以后,就有了一个量表,之后再次去触摸每一种材料,把它的触感填到触感量表里面。这个实验真的不轻松。因为需要不停的用脑,去准确的描述、分辨、归类那些精微的身体感受,和之前做触摸板轻松的感受完全不同。包豪斯基础课程中的触摸板,是要拿给盲人来“检测”的。包豪斯追求的是一种冷静、客观、永恒的真实核准确性。
触觉麻将制作及游戏指引
想象力,是胡牌的唯一技巧。
发起:@阿ye(u22643577)@立夏(lixia-g9jmp)@Shan | 小河(shanxiaohe)
材料:
任何物件都可以成为制作触摸麻将的材料,在家里、市场、马路上、花园里、垃圾堆…… 收集废旧材料。收集时,仔细地用手去感知材料的感觉:坚硬程度、温度、刺痛感、粘黏感、光滑与粗糙等等在触摸/寻找材料的同时,按照触感,对材料进行分类,可以分为3-4个类别..
确定花色:
根据已有材料的触感,自行确定花色。注意花色与花色之间有比较明确、花色分类最好比较宽泛,有一定的包容性...
制作麻将:
寻找一种可以粘着/容纳物件容器,这些容器从外面触碰时,需要有触感的同一性。这样在游戏时不会被猜出麻将牌的属性。将之前寻找到的材料粘黏在容器内部。
制定游戏规则:
游戏全程闭眼进行/每人抽一定数量的牌,再摸牌/要他人的牌/打出牌,直到满足某种特定序列(如所有牌为同一花色),即可获胜(和牌)/每次打出牌时,描述该牌给你的触感。其他人通过听描述来猜测花色,决定是否要牌。描述应尽量感性抽象,关注触感带来的感受,而不是“这张牌由什么东西组成”。游戏的重点在于联想与想象,而非“摸出这个东西是什么”。
☞☜
线下聚会
广州的同学们吃手抓饭、面基、打麻将、玩触觉画,共同研读啦!
特别选择了去吃触感特别的手抓饭
玩触觉麻将
☞☜
分享会
包豪斯的感官试验与形式语言分享会实录
包豪斯加场分享会实录
除了上面提到的研读、创作、游戏以外,在分享会上,阿琼分享了包豪斯对颜色的研究,包括Johannas Itton设计的颜色系统和鲁道夫·史坦纳的颜色理论等;罩罩分享了实验材料的不同属性造成的不同状态,包括由锡纸、泥巴等构成的装置作品,及水彩颜料与海绵的互动。立夏在线上发起了包豪斯触觉版线上工作坊,在线上和大家一起做触摸板;小河带领大家从“触摸”拓展开来观看3个关于包豪斯的影像:奥斯卡·施莱默的三位一体芭蕾 1922/1977;《游戏时间》(片段),雅克·塔蒂,1967;包豪斯在中国,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2018。
☞☜
杂录
推荐公众号:院外
链接新视觉:莫霍利-纳吉艺术理论及实验(1918-1928)|包豪斯人
@罩罩赵健泽(zhaozhaozhaojianze)里面有非常多关于包豪斯课程与理念的文章,对于启发当下实践与认知很有帮助
无压贴图
@cli2(cli2)一只柴犬毛茸茸的耳朵上落了片米粒大小的六角雪花
《疼痛对话》
@大憨(dahan-druvx)书展偶遇的一本书,以视障正念按摩师孙静睿为焦点,透过他与按摩者的对谈,探讨现代人疼痛的寓意,以及由此牵连出的多样议题。其中每位按摩者在按摩前和后分别画下一张小画,用笔触来展现身体的触觉是什么样子的?
☞☜
本期周报编辑:大憨、小河
点解了解
☞触摸想象工作坊 | Everything that we touch, touches back. ☜
主办单位
《二十面体》是一本围绕数学和艺术而展开,并且邀请读者共同参与的杂志。我们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动手而获得知识以及理解,不只是通过文字和图像。我们也会时不时举办工作坊,让读者有机会参与到意外发现的过程。
《灵感买家俱乐部》是一份关于「工具、观念和谜题」的电子杂志,和一群独立创造者、自学者和冒险者。
触目Tactileye是一个致力于研究触觉艺术的艺术小组,主要创作一种我们称为触摸式戏剧的艺术形式。在屏蔽视觉的前提下,使用道具或者动作来创造感官,并通过这些形式来讲故事。我们定期组织集体排练、个人创作、线上读书会和公众工作坊。艺术小组一直保持去中心化、开源开放、自由流动的状态,欢迎任何对触觉艺术感兴趣的人加入,以任何他们自愿的形式参与和组织触目的活动。